[ 行业动态 ] 日本一银行聘请机器人接待员 会中英日三国语言
发布日期:2015-04-15 01:07:59
   据外媒报道,日本东京一家银行最近引进了一个新型的接待人员,是一个可以与顾客进行简单对话的人型机器人,叫做“小直”(NAO)。据报道,机器人“小直”的身高有58厘米,由法国公司制造。目前,这个机器人被摆在总行一楼大厅,小直可以简单回答像是关于开户,或是要在哪里办什么业务等简单的问题,而且还能中、英、日三语并用。 4月13日,在日本东京的一家银行内,一个名为“Nao”的机器人为储户服务,提供实用信息。 这家银行计划让小直接待到这个月23日,搜集顾客对小直的反馈,以及是否能有效推展银行业务,再看看是不是要继续“聘请”。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网
点击量:309
[ 行业动态 ] 无人驾驶汽车上路 还要20年?
发布日期:2015-04-15 01:07:05
  试想一下,你是否认为无人驾驶汽车距离我们还很遥远,其实不然,在目前已售量产汽车上,一些基于自动驾驶理念开发的各种汽车装备,比如定速巡航、车道偏离预警,自动泊车等辅助半自动驾驶已经悄悄地走进我们的生活,而在20年后,无人驾驶汽车将真正上路行驶,开创汽车行业的下一个100年。 最早的无人驾驶汽车 最早的“无人车概念”由美国工业设计师Norman Bel Geddes提出。而在1939年,通用就展示了世界上第一款无人驾驶概念车。随后世界上主流的车商,包括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大众、奥迪、通用、福特、日产、丰田、沃尔沃、凯迪拉克都在测试无人驾驶系统。 虽然现阶段还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但是车企已经为无人驾驶规划好了发展路径。奥迪无人驾驶技术分四步走,第一步具备初级自动驾驶功能;第二步:汽车定速巡航、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等技术成熟,能够具备从停止到高速的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但驾驶者仍需随时接管车辆驾驶;第三步:汽车可在部分条件下实现自动驾驶,并具备变线、超车、避让车辆、跟车等功能,允许驾驶者临时看手机、看报,但驾驶者仍需随时接管车辆驾驶;第四步:汽车可完全实现自动驾驶所需各类功能,例如城市与高速驾驶、复杂道路环境驾驶、自动寻找车位等,且无需驾驶者介入操作。 无人驾驶汽车也有牌照 尽管如此,现阶段无人试驾汽车的安全问题也是令人担心的,因此各国政府对待无人驾驶车态度不一。 美国是较早接受无人驾驶汽车的国家之一。早在2012年9月25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签署一份法案,明确地将自动驾驶汽车合法化,谷歌开发的一辆无人驾驶汽车成为首个合法的无人驾驶汽车。在美国的一些州,目前已经开始为无人驾驶汽车颁发驾驶证件。而在英国,为了鼓励研发无人驾驶车的公司在英投资这项技术,今年夏天英国将开放自动驾驶汽车在公共道路上测试。但是在汽车业发达的德国,法律目前对无人驾驶汽车的公路测试有诸多限制。 但是无论如何,从半自动驾驶系统发展到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上路行驶的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要到2025年后才能够面世,但是这并不妨碍无人驾驶汽车成为一个新的市场热点。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表示,到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全球年销量可达到1200万辆左右,占全球汽车总销量近10%,将是汽车行业100年来的重大变革。 中国项目也已经起步 在中国,无人驾驶测试实验也在积极地推进。2012年,一辆无人驾驶的越野车在京津高速公路“独行”85分钟、行驶114公里后,安全平稳抵达目的地东丽收费站,完成高速公路测试。据了解,这辆无人驾驶智能车名为“军交猛狮3号”,采用由在天津的军事交通学院自主研制的执行系统。 此次测试科目包括循线行驶、跟车行驶、自主换道、邻道超车、自主超车、人工指令行驶六个部分。为确保安全,车上装有应急控制装置,紧急情况下可立即切换到人工强制干预模式,避免对本车成员及其他车辆造成危险。据介绍,此次测试除过收费站时需要人为干预外,可实现全程无人驾驶,但夜间、红绿灯等路况并不在此次测试范围内。 商业化层面,无人驾驶也有最新进展。继百度和阿里之后,上个月,富士康科技集团、腾讯及和谐汽车共同签订《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将在河南郑州研发新世代的网络智能电动车。这是中国汽车智能化汽车商业化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车企发力无人驾驶汽车 奔驰:能认知行人手势 细心的读者可能留意到,2013年5月梅赛德斯-奔驰全新S级在上海上市的时候, 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仕凯先生乘坐着一辆无人驾驶的全新S级轿车驶上发布会舞台。而在一年之后的今年1月份,梅赛德斯-奔驰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再次展示了自动驾驶的最新成果F 015 Luxury in Motion。 如果说无人驾驶的全新S级轿车是一辆“传统车”,那么F 015 Luxury in Motion真正颠覆了传统,2+2可调式座椅布局让车辆随时变为“车轮上的会客室”。长达3610毫米的轴距,加上极短的前后悬,为乘客打造出开阔的车内空间,创新型对开式车门系统以及无B柱设计同样令人耳目一新。 F 015 Luxury in Motion可在60米的距离内识别车道上的行人,但在Extended Sense功能的帮助下,F 015 Luxury in Motion拥有自己的感知、解释和沟通能力。未来,人们将经常遇到以下场景:如果道路一侧的行人挥手示意想等待,让汽车先过,无人驾驶汽车的传感器便能感知和识别,并在检查交通状况后继续行驶。 日产:Leaf可自动变道超车 自2013年开始,日产Leaf(聆风)加快了测试进度,并计划在2020年推出量产车型。 在去年年底进行路试中,Leaf在无人驾驶状态下完成行驶、加速以及变道超车等基本行驶能力。据了解,在测试中Leaf在自动驾驶模式下,能够根据自身的行驶速度和与前方车辆的相对距离来自动决定变换车道,甚至是提速超车。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行驶安全,工程师为Leaf所搭载的自动驾驶系统设计了多种监测手段,其中除了雷达以及激光之外,整车外侧还装配有多个摄像头,使其能够及时捕捉道路障碍物、车辆以及行人的动向,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研发人员透露,Leaf如果要在城市中穿梭,可能还需要一段路要走。 奥迪:2017年进行量产 据外电报道,新一代奥迪A8将成为奥迪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预计2017年上市销售。 不同于其他品牌,奥迪专门规划了无人驾驶车辆发展路径,并平台化了无人驾驶技术。在2010年推出了TTS无人驾驶概念车之后,奥迪先后把该技术搭载在了奥迪A7上,今年年初在美国无人驾驶汽车Q5也亮相登场。在所有无人驾驶车辆中,最为惊险的是奥迪RS7概念车,该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在霍根海姆赛道实现高速行驶,完成单圈用时仅略超过2分钟。 据透露,下一代量产的无人驾驶汽车奥迪A8系统将采用更加先进的摄像头,配合激光和多个传感器,车辆必须能够应对任何路况。 下一代奥迪A8将在2016年年底公布,预计2017年年初上市销售。其外观借鉴了A9概念车风格,后者将于11月在洛杉矶车展亮相。 本文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点击量:292
[ 行业动态 ] 编程平民化 未来每个人都能造机器人
发布日期:2015-04-14 02:50:05
   网易科技讯,4月14日报道,据美国《连线》报道,致力于让编程平民化的埃文斯认为:“是时候让所有人都能够制造机器人了,或者,至少我们应该告诉他们将来要做什么。” 他说:“现在机器人世界仍然存活在研究领域,但是,未来的机器人将走向大众,而这些普通人可能会想出专业人士从未想过的东西。” 为了迎接这一浪潮,他和他的同事们在一家名为The Hybrid Group的公司创建了一套免费框架——代码的基本框架,这些框架让很多非专业人士也能自由编写很多有意思的东西,而且是在不同的硬件上,从Arduino电路板到ARDrones,再到Sphero机器人。 极客再次成为炫酷一族!不!我们应该说极客从未如此炫酷,这是他们首次真正登上历史舞台。 埃文斯希望这些框架能够使机器编程变得更加容易,这样,人们便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去做那些真正有意思的事情。虽然现在使用这套工具依然需要学习一些代码,但是,至少我们希望硬件编程变得越来越容易。比如最新被授予Cylon的框架已经在设计界和网页开发界小有名气,它让很多人使用Java语言为硬件编程。 公司的最终目的是开发出这样一款工具:让普通大众不需要写代码也能创造自己的机器人或者物联网。 应用程序的创建逐渐大众化 上世纪80年代,埃文斯在苹果公司的Hypercard项目工作,该项目帮助人们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而不需要复杂的编程知识。最初Hypercard向所有的苹果用户免费,并且可以创造一切,从企业软件到广受大众欢迎的游戏Myst。Hypercard向所有人表明:不只是计算机科学学位高材生可以创建交互应用程序,实际上任何人都可以创建交互应用程序,这激励了一代程序员,而且很多程序员都受到设计的启发。埃文斯说Hypercard的团队由比尔•阿特金森和丹·温克勒领导,这个团队对计算机民主化非常感兴趣。 最近,他的很多项目也继承了这种精神,比如Kids Ruby,该教育软件旨在教孩子们使用大众化的Ruby编程语言写代码。 正是Ruby论坛促使埃文斯开始编写Hybrid  Group的前三个框架——Artoo,该框架让普通人也能为机器人和其他设备写代码。 借鉴Ruby网页的其他框架,比如 Ruby on Rails和Sinatra,埃文斯着手创建了一个在所有设备通用的平台。Artoo和公司其他框架的一大优势是:代码仍然可以重复使用,比如你首先使用Arduino电路板创建了一个小工具,但你决定把它升级到一个诸如Spark orTessel这种大平台时,你仍然可以使用很多原有的代码。 起初,埃文斯只准备创建一套框架,但是很快,他获得创建更多框架的灵感。“过去,我们认为它对Ruby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但是后来,我们发现Java的人对它更感兴趣。” 所以他们准备让Artoo适配JavaScript,他们创造了一个叫Gobot的框架,该框架一直是基于Google’s Go的编程语言。 这些框架开源并且免费,那么Hybrid Group如何盈利呢?目前,公司的盈利来自咨询,而项目组也建立了自己的云服务系统,充分利用自己的框架来托管应用程序。但是,埃文斯希望这些基础技术永远免费使用,这样才尽可能让更多的人使用它。 埃文斯说:“我们希望人们能够控制自己的设备,就好像他们在自己的网页和博客上发表文章。我们乐见人们利用技术掌控环境。” 极客,炫酷一族 “极客是炫酷一族”这个说法听起来有点牵强,因为现在没多少人可以自己为自己写程序。但是,万维网发展早期,拥有个人网页的网民也很少。而如今有了Facebook这类网站,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了自己的网页,并且可以实时更新自己动态。 当然,即使写代码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是在Facebook上更新动态和为机器人编代码是两回事。为了使写代码变得更加方便,埃文斯和他的团队正在研发一个新版本的Cylon,该版本使用了Google’s Blocky,一个帮助不会写代码的小孩编程的软件。 他说:“新版本的Cylon只需要拖拽,而其内部依然采用Cylon结构,以便你能够得到真正代码的所有优点。” 同时,学习编程的人数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而且越来越多。未来,人们会掌握更多的编程知识,而不只是满足于购买商品,按照发明者的意图来使用它。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点击量:283
[ 行业动态 ] 微软在华推Skype Translator实时语音翻译神器
发布日期:2015-04-14 02:47:08
   长久以来,人类都有一个共同夙愿:发明一个机器,实现全人类之间毫无障碍的自由交谈。而毫无疑问,自由交谈在一个宣称自由连接的互联网时代更能彰显它的价值——毕竟,同是地球人,同住地球村,当你我觅得彼此,却听不懂彼此语言,实在有些尴尬。 事实上,与那些让生活变得复杂的“智能产品”不同,实时翻译是那种让人在直觉上理应拥有的技术,正因如此,它也一直存在于《星际迷航》《神秘博士》以及《银河系漫游指南》等科幻作品中。好消息是,人类似乎离这个夙愿越来越近了。 几天之前,微软旗下的Skype(听起来很久远的名字)宣布,具备实时语音翻译技术的翻译器Skype Translator中文预览版正式在中国市场推出。其实不同母语间的人直接对话,让机器实时翻译,这些技术微软早在去年就已与公众见面,只是那时还不支持中文——你知道,哪怕是对于机器,有大约一万个常用汉字以及各种语音语调的中文也颇具挑战性。但如今,包括微软和谷歌在内的科技巨头的发力,使得地球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能直接展开对话。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不同文化之间的摆渡人,倘若实时翻译真能实现人类的自由交谈,这一切意味着什么? 翻译神器 作为一项长久愿望,在此前数十年时间,语音实时翻译的发展一直受到错误率高,麦克风敏感度差异,噪音环境等因素阻碍。但近些年来,由于大数据的涌现,这项技术取得了不错的进展。而Skype Translator更是凝聚了微软在语音识别,自动翻译和机器学习等多领域的成果。 简单地说,Skype Translator的翻译逻辑主要分为三步:将你的实时语音转成文字;将文字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文字;将文字转成语音。其中,识别实时语音并转成文字是最棘手的部分。 如你所知,精确的实时语音翻译有赖于强大的机器学习——也就是软件学习训练数据的能力。这些训练数据包括翻译的网页,配有字幕的视频,以及预先翻译且转录成文字的一对一谈话。事实上,已有不少人分享了他们过去的对话记录。Skype Translator通过记录对话来分析文本并训练系统更好地“学习”语言——当准备好的数据录入系统后,机器学习软件会在这些对话和环境涉及到的单词中搭建一个统计模型,当你说话时,软件会在统计模型中寻找相似内容,然后应用到预先“学到”的转化程序中,得以让语音转换为文本,再从文本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与程序设定一般的朗诵不同,人会一边思考一边说话,会犯错,这种犯错在口语表达中的体现就是打磕巴,停顿,重复,或者频频出现如“嗯”“啊”“呃”之类的语气助词,针对于此,Skype Translator的机器学习模型也会处理这些停顿。在预览版中,用户可以看到部分语气词停顿被移除,而未被移除的部分则可能通过用户反馈进行再优化。 不过,作为一项不断优化的技术,无论是微软的Skype Translator还是“老对手”谷歌的Google Translate,至少在现阶段,实时语音翻译技术应该还谈不上完美,系统对语音的识别准确率也有待完善——你知道,语言如一只野兽,时刻都在变化,哪怕同一国家,因地域不同也有不同口音与俚语文化(有人就非常期待机器实时翻译以下对话:“约吗?我在火车站等你。”“我去!太远了!我不去!”)。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更大范围的数据解决么?也许能,但还需要时间。 然而无论怎样,就像一位评测者所言:“(如今语音实时翻译)整个体验就像是两名电话销售员在使用对讲机,不过在使用过程中,这样的抱怨将会被 奇迹 带来的震惊所取代。” 地球村 在《圣经·创世纪》中记载,曾有一个时代,人类拥有共同的语言,于是有人想在巴比伦造一座通天塔——巴别塔,以便直接跟上帝对话,为了惩罚人类的傲慢与虚荣,上帝让这些人说不同的语言,导致人们无法沟通,鸡同鸭讲,人类计划失败,自此各散东西。 那么技术能解除“巴别塔魔咒”么?倘若语言不再是人类交流的壁垒,会发生什么? 让我们先来谈谈语言的意义。在全球7000多种语言中(尽管有不少“小语种”已日渐枯萎),除了词汇和语法的表层差异,不同的语言是否能使人类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譬如对时间与空间概念的认知,或者对因果关系的认知,几千年来就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主题。神圣罗马帝国的查理曼大帝就曾在科技还不甚昌明的时代宣称:“掌握第二种语言就是拥有第二个灵魂。” 当然,从科学的角度,斯坦福大学教授Lera Boroditsky也曾颇具诗意地表达过语言的意义:“每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反映了使用者数千年来的思想,倾向和认知方式。一种语言就像一个完整的宇宙,人类有7000多个平行宇宙,有的彼此相似,有的大相径庭。这种巨大的多样性是人类头脑灵活性和精致性创造出的奇迹。我相信,对人类认知世界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的本质。” 嗯,倘若互联网发展的底层逻辑是将全人类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村落,那么语言也许就是最后一个技术障碍。在此之前,图片作为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在社交应用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无论在哪个国家,笑容就是笑容,哭泣就是哭泣。当然,表情符号也发挥了类似作用——你知道么,真的有人曾用表情符号聊了45分钟。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当人类连接在一起,打破语言的壁垒,更好地理解彼此,势必将开启“地球村”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钛媒体
点击量:337
[ 行业动态 ] 硬件初创公司制造产品还有哪些障碍?
发布日期:2015-04-13 02:38:27
   图一:GoTenna打算推出一种设备,让用户的智能手机在离网状态下也能够与周围的人进行通讯。该公司与其他众多硬件类初创公司一样,希望借助外部专家与顾问的帮助,让自己的产品成功上市。 网易科技讯4月13日消息,说起硅谷的初创企业要开发硬件产品——真正的、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而不是应用或网站——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在Kickstarter之类的网站上为一些小玩意发起的众筹活动。 但事情总有例外。 多年以来,科技行业中试图从事硬件开发的初创公司总是格外艰难,它们所面对的最大障碍在于:任何想要从事硬件制造的公司必须非常知名、历史悠久并且实力雄厚。 但是现在,事情逐渐发生了变化。过去两年,来自各个领域的硬件专家,包括从事创业加速器的工程师到供应链专家和顾问都纷纷投身硬件初创领域,帮助这些小规模公司将自己的产品摆上商店货架。 “目前的发展态势相当好,”戴维·奥斯汀(David Austin)说道。他是PCH Access的负责人,这是PCH国际公司专为帮助初创企业进行设计与制造而成立的部门。在如今的世界,初创公司也可以拿出具备极其美观外形的产品,而且性能相当出色。 最新一家接受他们帮助的公司是GoTenna。这是一家7人规模的初创公司,由丹妮拉·佩尔多莫(Daniela Perdomo)以及豪尔赫·佩尔多莫(Jorge Perdomo)发起。这家来自纽约的公司正在设计一种设备,其可以用来在世界上任何角落建立私人无线网络,让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智能手机发送文本消息。 为了推出该产品,GoTenna既没有求助Kickstarter或者Indiegogo这样的众筹网站,也没有和那些需要出让一部分企业权益的孵化器扯上关系。同时,佩尔多莫也决定不在中国制造他们的产品,部分原因是他们不想学习了解当地的从商之道。 取而代之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位顾问,后者对墨西哥制造商非常了解,帮助他们创建了产品原型,最终他们决定在该国制造产品。 丹妮拉·佩尔多莫是GoTenna的CEO,她表示,投资者最初告诫她,要想从事产品制造,没有几年功夫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是不可能成功的。但她找到的顾问以及制造方面的合作伙伴成功帮助该公司完成了原型设计和测试。公司计划于今年夏季开始出货。 GoTenna遇上了好时光。现在,硬件制造在硅谷特别流行。无论是微型机器人、智能手表、可联网恒温器还是智能咖啡杯,各种创意应有尽有。依据市场研究公司Pitchbook的说法,去年,风险资本向这些各式各样的可联网产品投入了14.8亿美元资金,较2013年增长了76%。 现在,硬件类初创公司发现他们无需求助中国制造,亦无需采用智能手表厂商Pebble或手机厂商苹果使用了多年的商业策略。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大洋彼岸制造的模式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伊莱恩·陈(Elaine Chen)表示,她是Rethink Robotics前工程事务负责人,现在是麻省理工斯隆商学院的一位教师。   图二:GoTenna的联合创始人丹妮拉·佩尔多莫以及豪尔赫·佩尔多莫。他们另辟蹊径,不再借助众筹平台或海外制造商来完成产品的设计与制造。 硬件的恐怖传说 但是,事情并非总是如上述公司所遇到的那样顺利。在技术行业,有一句俗话,叫做“硬件就是坚硬难啃的物件”。在过去数年,少数高调的公司遭遇失败,部分原因在于它们没能适应制造与供应链管理的复杂多变。 有一款称之为“Kreyos”的智能手表,其于2013年6月在Indiegogo开展众筹,获得了150万美元资金。但该公司的产品未符合支持者的预期,而且其与中国制造商的关系也遭遇困难。一年后,公司倒闭。 “如果是软件,那么你可以通过推出更新来补救和完善,”史考特·米勒(Scott Miller)说道。他是Dragon Innovation的CEO,曾经帮助过包括Pebble在内的众多公司,协助他们对产品制造事务进行管理。“可如果是硬件,因为是实际的东西,你不可能很容易对它们进行修改。因此,当你将它们售出时,要确保它们可用,而且不能烧掉用户的房子。”为了做到这些,公司必须进行周而复始的复杂测试与修改。 一家名为Coin的公司亦领教了该行业的难度。其希望藉由电子信用卡来实现多卡合一,进而减少用户钱包的厚度。产品于2013年11月宣布,公司原计划在10个月之后发货。产品预售订单滚滚而来,但Coin低估了整个过程的时间和费用。直到2014年8月,在经过几乎一年延期之后,公司才拿出经过重重修改的产品。 然而,Coin仍然没有确定产品最终的出货时间。 推出一个产品要面对的挑战并非只有小型初创企业或众筹项目才会遭遇。即便是历史悠久的公司也时常会遭遇各种产品方面的问题。2014年早些时候,可穿戴设备制造商Fitbit推出的Force动作追踪器让部分用户患上皮疹,公司不得不进行大规模召回。 Fitbit的竞争对手Jawbone首次尝试可穿戴产品是在2011年,其推出的腕带不久后便销声匿迹,而最新的UP3健身腕带也遭遇过长达4个月的延期。Jawbone需要花费更多时间来解决产品的防水性问题。最终,公司还是没能克服这一困难,UP3于本月开始发售,其较原先承诺的防水等级更低。 汤姆·丁格思(Tom Dinges)表示,产品的防水性能只是在制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众多问题之一。丁格思是供应链顾问公司Carriage Group International的创办人兼CEO。 “任何地方都可能出问题,”丁格思说道。“有可能是一个价值仅半分钱的螺钉。”但任何缺陷都可能导致严重问题。   图三:Coin在推出电子信用卡的过程中遭遇困难,其无法兑现承诺将产品按时递交到众多预定的消费者手中。 事情仍然没有那么简单 越来越多的顾问、更加廉价的软件加上快速原型创建工具及其他技术让硬件产品开发变得较以往更加简单。但是,产品要从笔记本的草图上抵达消费者的大门前,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据专家表示,部分原因在于初创企业通常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在适当的时间周期内以适当的成本大规模制造产品。制造业虽然较10年前有了长足进步,但较产品原型创建技术的发展还相距甚远。 “现在,制造一个原型产品相对容易,”罗伯特·布鲁勒(Robert Brunner)表示,他是苹果前工业设计事务负责人,现在是设计公司Ammunition的CEO。 “你可以拿出一个令人惊叹的产品原型,其性能和表现让在座的每一个人的非常兴奋,但这仅仅只是成功的开始,”他说道。巨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大规模制造阶段的任何一个微小疏漏最终都会使产品毁于一旦。 苹果的iPhone 5S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由于其配备的铝合金边框遭遇工艺难题,公司不得不开发出一种技术使得所有部件都可以完美贴合,误差不超过几微米,这相当于蜘蛛网丝的宽度。 “机器并非是完美的,”GoTenna的CTO 豪尔赫·佩尔多莫表示。公司将大量资金投入到专业测试设备上,反复模仿制造商生产线上的环境,就是为了让产品原型能够尽可能简单地被大规模复制。 这就是为何现在有许多顾问和在业界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公司纷纷出来帮助初创企业的原因。他们通常会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作为回报(例如Dragon Innovation),或者让接受帮助的对象出让部分股权。 “初创公司必须自己解决这些专业领域的问题,或者花钱请人解决,”PCH的奥斯汀说道。 PCH承接了众多的类似业务。它的一个部门称之为Highway1(高速公路一号),其专门帮助初创企业从头学习设计、制造和销售产品的知识。公司亦对更具成熟度的初创企业分阶段提供相应服务。 曾经为苹果和微软提供产品的芯片制造商伟创力于2013年推出了Lab IX,该服务旨在撮合初创企业与制造商,让他们的业务实现完美对接。旧金山的HAXLR8R和Wearable World以及波士顿的Bolt亦提供类似服务,这些公司都在过去数年间纷纷涌现。 其结果就是,一度曾经被视作机密,需要花费多年经验与资金才能完成积累的制造业流程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能够被如今的硅谷硬件初创企业轻松拥有。 Take Drop也是一家初创企业,其旨在打造售价100美元的厨房秤,该产品能够与iPad连接,同时提供伴侣应用,让没有经验的用户也可以完成复杂的烘焙与烹饪操作。公司于2012年由两个爱尔兰设计师创办,他们没有像众多公司一样在Kickstarter上发起众筹,而是由团队完成产品原型后,于2013年选择了PCH的Highway1加速器服务。在那里,推出产品、接受预定以及何时发货,一切都有既定的进度可遵循。 现在,用户已经可以在苹果商店或其他场合购买到公司的Drop厨房秤。 “上述案例说明了初创公司目前的选择不再局限,”奥斯汀说道。 图四:GoTenna花费大量资金来打造定制测试平台。该公司希望通过这些设备提高大规模产成品的测试效率。 虽然大大小小的企业和创业者积极参与智能硬件,但真正在大众范围内普及的却为数不多甚至凤毛麟角,产能不足、产品跳票、质量缺陷、同质化等问题也使这个市场的可行性不被看好。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点击量:290
[ 行业动态 ] 亚马逊无人机快递成本1美元 中国五年难规模商用
发布日期:2015-04-13 02:37:33
 在持续测试下,亚马逊在无人机方面优势不断提升。日前,有研究公司发布研究报告称,亚马逊通过无人机配送快件成本能降低到约1美元/件,仅相当于目前当日达业务的零头。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机未来在快件配送方面将大有可为,但由于受政策、安全等因素影响,中国难在五年内实现大范围商用。 押宝无人机 亚马逊作为最早一批测试无人机派送快件的商业企业,在此方面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目前,亚马逊不仅成为技术最成熟的企业之一,也在实际应用中积累了大量数据和经验。 金融研究公司ARK Invest日前在一项研究中表示,亚马逊无人机送快递每件成本能降低到仅约1美元(约6元人民币),配送时效也提升至最快30分钟送达。 亚马逊在无人机方面的测试颇为坚定,甚至推动着美国政府政策的制定。亚马逊CEO杰夫·贝索斯在2013年底首次对外透露了亚马逊的“Prime Air”物流计划,即希望通过遥控无人机运送小型包裹。此后亚马逊在无人机方面的测试信息不断,但受美国政策方面影响,亚马逊甚至将测试搬到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 随着亚马逊测试的不断深入,日前,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表示,亚马逊可以在美国自由测试货运无人机,前提是飞行高度不得超过400英尺,时速不得超过100英里/小时。 优势明显 吸引亚马逊耗费重金测试无人机项目的是其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在业内看来,无人机配送不仅能大幅降低配送成本,还可提高效率,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难题。目前,包括亚马逊、DHL、顺丰在内的企业均在大量测试无人机配送快件。 据了解,目前企业测试用的无人机主要为四旋翼或八旋翼式,飞行高度在1000米以下,飞行半径在10公里上下,承重在10公斤以内。 在业内看来,无人机非常适用于偏远地区和紧急件的派送,同时能有效提高配送效率,减少人力、运力成本。据了解,目前亚马逊每单的配送成本平均为2-8美元,如果大幅度采用无人机送货,配送成本将降至每件约1美元的最低水平。去年9月,DHL曾在一个月时间内利用无人机向德国北海一个名为Juist的小岛运送药品,解决陆运不便等难题。 亚马逊曾表示,最终目标是利用200-500英尺高度的天空进行无人机快递业务,通过低于55镑的高度自动化无人机,以飞行距离10公里以上、飞行速度50英里/小时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5镑以下的快件配送。 巨头的决定总有着惊人的相似,在无人机方面同样如此。顺丰作为国内民营快递巨头,也是最专注无人机的快递企业。目前,顺丰正在珠三角地区大量测试无人机,收集飞行数据,为将来整体运营、调试系统的搭建提供数据支撑。据了解,顺丰无人机测试点航线包括山区、大型湖泊水库、偏远乡村等。 政策障碍 虽然国内快递企业使用无人机配送快件消息不断,但多为营销之举,并无太大实际运用意义。此前甚至传出遥控员坐在电动三轮车上遥控头顶的无人机配送快件。有业内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虽然国内无人机技术与美国等地尚存在较大差距,但最关键的还是政策问题,国内无人机投入快件配送至少要到4-5年以后。 据了解,国内2009年相关部门下发的《民用无人机空中交通管理办法》并未涉及商业应用的相关内容。上述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无人机应用范围控制在500米以内,飞行高度一旦超过1000米即有可能危及飞机航线安全。无人机的大规模应用意味着需要申请大量航线,在目前情况下并不现实。 安全问题是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重视的一个因素。在相关部门看来,无人机的商用将使恐怖袭击安全隐患加大。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受天气等因素影响,无人机也存在随时坠落的可能。此外,无人机旋翼等部件也存在伤人的概率。 但无人机市场的繁荣已经促使国内相关部门加速制定相关飞行标准。据了解,以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者协会(AOPA)为代表的组织,正在推动无人机行业的飞行标准,以及合规化。同时我国的《无人机飞行管理规定》正在制定当中,可能将对此类飞行器的商业应用做出明确规定。 本文来源:北京商报
点击量:317
[ 行业动态 ] 虚拟智能机器人或代替人工客服
发布日期:2015-04-13 02:36:26
     和你聊得high的五星网购客服 “我研究的是网购虚拟智能机器人(以下简称 虚拟机器人 ),简单点说以后上网购物,跟你聊天的客服有可能是虚拟机器人。他与人工客服比较,能保证24小时在线,回复客户将更及时、专业、有耐心;它还能准确记录下每一位消费者的消费记录并分析该信息,然后推送适合消费者的其他东西。” 今年6月份即将从江门五邑大学毕业的邓聪,他的团队目前正在做虚拟机器人研究开发——一款智能软件,只要将其接入电商B2C平台即可使用。最近该项目还拿到了香港数码港首笔创意微型基金10万元。 调查:人工客服成本高质量难保证 随着近年来即时通信和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网上购物被越来越多人接受,而网店的人工客服却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工作量和压力,网店运作模式的逐渐成熟让问题更加清晰。邓聪团队通过市场调查,从反馈的数据中了解到,现在电商B2C公司运营中客服岗人力成本很高并且员工流失率高,同时也不能保证客服的专业性,服务质量无法提高,直接影响销售转化率。 邓聪团队进一步调查发现,客服在绝大部分时间需要回答客户相同或相近的问题,而且经常出现回复不及时的现象,但这些问题往往都有较为标准的模板可以直接引用进行回复;另外,很多网店的客服人员身兼数职,即使是专业客服也无法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服务;还有就是人工客服的流动性高,重复培训的成本呈现明显增加的趋势。电商B2C需要的是更稳定的、更专业的、更便宜的销售客服,这些都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在近几年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给使用客服机器人替代人工客服提供了技术实现的可能性。邓聪团队意识到智能机器人能抓住电商企业的需求,用机器人逐步取代人工客服的优势逐渐变得明显且可行起来。 邓聪团队发现目前虽然已有一些电商平台使用客服机器人,但是当前研发的客服机器人以回答常见问题为多,主要是根据对话内容的关键字与知识库中的知识匹配实现问题的回复,极少涉及对客户情感的研究,无法实现人性化的交流。大多数电商平台客服机器人回答问题都是非常生硬、呆板、程序化,用户体验也很不好,容易让顾客产生反感。于是邓聪团队瞄准了虚拟机器人“情感智能”进行研究。虚拟机器人将取代人工客服,邓聪相信这将成为未来趋势,于是邓聪团队开始开展虚拟机器人研究。 亮点:情感模型让机器人人格化 “我们的智能机器人最大亮点是加入了情感模型,使得虚拟机器人人格化,在为消费者做导购的过程中会主动尝试跟消费者多方面的对话聊天,它可以记住对方的说话习惯,并且让自己的说话风格去迎合对方。”说起虚拟机器人怎么智能时,邓聪这样介绍道。 虚拟机器人如何做到“智能”,邓聪进一步解释,面对不同的用户,虚拟智能机器人将在初始聊天过程中使用心理模型分析出用户的大致性格,根据此结果,在语料库中选择匹配用户性格的词,组合后反馈给用户。另外,它具有较好的扩充性及学习能力,能通过各种渠道如与用户的交流对话、专业知识导入、网络知识挖掘、知识库共享等方式自主学习,实现知识框架自适应调整,实现常用问题的自动高效回复,同时引入情感对话模型,尝试解决人机对话中的语境问题,为客户提供一个高效、人性化的客服环境。 既然是智能机器人,当然免不了要进行语音交流,这一方面机器人能做得到吗?邓聪介绍说,“我们准备升级虚拟机器人从文字交互到语音交互模式,用户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声音。我们现在正在设计一套体验最佳的以人为原型的虚拟机器人系统,虚拟机器人以某男性偶像或者女性偶像为原型,包括声线和说话节奏以及说话用词等习惯,这是情感模式和语音交互的结合。”邓聪说。 邓聪还介绍了智能机器人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自动信息抓取,该虚拟机器人可以模仿网络爬虫,去网络里抓取其他信息,“这样我们的机器人就可以时刻了解时事,做到与时俱进,用户谈到的任何话题都不会被冷淡避开。”邓聪说。 难点:情感对话如何更智能? 邓聪介绍,情感分析对话是智能机器人最难突破的技术难点,也是他们团队一直研究的重点。针对这个问题,邓聪技术团队用计算机编程软件构建一个情感分析模型,以情感词典为支撑,情感分析为核心处理逻辑。使用关键词统计的方法对用户输入的语句进行情感分析,在对当前语境做出判断后,将预输出语句做情感化处理,匹配客户情感,以达到提高机器人智能化的效果。 其实,在研究过程中,邓聪碰到了一个技术问题:基于AIML(人工智能标记语言)、中文分词、情感对话模型的框架上搭建起情感客服机器人,其中由AIML和中文分词构建的基础框架模型已经较为成熟,有很多成功应用的实例,如招生咨询机器人、图书馆问答检索机器人……但基于AIML的中文知识库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仅有少数领域的知识库,而且知识库之间难以共享与融合,而情感客服机器人的知识库大部分由人工录入,效率偏低,这也是目前大多数基于AIML的中文知识库构建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个难题,邓聪团队他们想到了一个最原始的办法来进行中文知识库建设:团队找了十多家化妆品淘宝店,拿到了他们近两年内所有人工客服跟顾客的聊天记录,以此组成“知识库”最原始的数据。邓聪表示,“知识库”资料越丰富,机器人智能程度就会越高,怎么样才能让虚拟机器人更智能化,是他们接下来要攻破的难点。 成果:已拿到创意微型基金10万元 目前,邓聪的虚拟机器人创意已经让他拿到了香港数码港首期10万元创意微型基金,目前在关键的研发阶段,他的团队计划将在7月份完成整个产品的研发。邓聪介绍,他们团队短期目标是选定并渗透一个行业,将客服机器人服务覆盖到该电商行业70%以上。长期目标是以第一个行业的成功运营模式复制到其他行业,将客服机器人服务覆盖到所有电商行业70%以上,“在电子商务销售岗上革命,掀起机器人做销售导购以及客服的潮流,彻底改变靠人来做在线客服的现状。我们的机器人也是我们的流量和数据入口,作为桥梁跨界连接各行业,实现新的营销大平台。”展望未来,邓聪充满信心。 本文来源:太平洋-广州日报
点击量:295
[ 行业动态 ] 越过2014年智能硬件死亡谷,谁活着爬出来了?
发布日期:2015-04-03 01:22:49
 万物互联是未来大势,这一点人尽皆知,但是那究竟是多远的未来?至少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智能硬件市场刚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新老巨头涌入智能硬件,争相布局;另一方面,消费者购买力不足,初始热情渐被耗尽。投资人倾向谨慎观望,产品趋于同质化,点名时间也被迫转型;爆款单品多是昙花一现,跳票成了业界潜规则。 举个例子,曾在众筹网站上红极一时的产品,如今已鲜有人问津。曾经在朋友圈晒图就获得了千万订单的新硬件,同样遭到了和老罗一样的供应链问题。 草根创业者之外,互联网巨头也明显停留在摸石头过河的阶段。三星、微软、盛大那些一线品牌的手表手环反响平平,苹果的智能家居布局Homekit形同虚设,谷歌的Google Glass的鸡肋存在感令人唏嘘;奇虎360的安全防丢卫士在预约用户超过十万量级之后暂停并公开致歉,安全路由器不了了之。 如此,将2014年描述成一个“智能硬件死亡谷”并不为过。当下,除了充满想象和未来感的概念之外,智能硬件的使用价值多半停留在伪装逼格、自我欣赏的科技玩物之中。智能硬件创业者普遍对应用场景、实用性缺乏深度思考,一年下来耗尽融资的公司并不在少数,还有更多没有拿到钱的公司在艰难地挣扎,重新寻找生存之道。 行业是这样被搞乱的 智能硬件是移动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相交汇的产物。无论是互联网创业团队杀进传统制造业,还是传统企业摸索移动互联网,原本习惯的思维都是无法同时适用于两方的。两方都是巨头,但彼此之间难免陌生又冷淡。 现在智能硬件一脚踩进了两条船,成为了这两大领域之间的边界产业,这是一个暂无章法甚至边界也模糊的领域。在其中生长,融合前一种思维,运行后一种操作习惯,显而易见有些难受。再大一点就在于,双方各自往中间靠一点,都可以是智能硬件了,生生把智能硬件变成了一个泛概念,本来就不怎么清晰的市场,被催化出更多不精准的定位和夸大的需求。 就像Apple Watch,它只能与iPhone、iPad、Mac联结成一个系列来使用,才会爆发出强大的使用效能。 智能硬件也同理,当每个硬件能够承担起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功能,信息能够在云端共享,最终才能提供无感化的智能体验。但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智能硬件单品,这只是一些数据传输的单元,距离那张互为输出输入的数据大网还早得很。没有各种单品间的串联,即使是爆款,也承受着巨大的被弃用的危险。所以,在各方割据的时候,冲锋者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叫做敢死队。 在2014年,伴随着智能硬件而来的投资热潮也经历了一轮兴和一轮灭,各种投资都集中在天使轮和pre A,很难说一系列投资是看到了这些理念的可实现性,还只是急切得想占个坑。创业之热激起了资本之热,热钱又不断煽动热心肠。未来虽可期,但是冒进难免让人心慌。直到经历了一个死亡谷后,大家才冷静下来。 至于周边产业,比如孵化器、垂直媒体、众筹平台等等,在同一时间兴起,同样没想清楚。 其实,要跟硅谷比,中国人实用主义的本性让我们的创业者更擅长商业模式探索和运营推广,这在O2O领域是很有价值的,但在智能硬件上,可能就导致了理念被过早得进行商业化探索,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当然,也只是一波嘛。 硬件的体验感最主要还是在技术层面,有两个问题不解决,使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一是交互,鼠标造就了web时代,触摸屏诞生出移动互联网时代,那么进入到智能硬件或者万物互联的时代,好的交互方式就不应该再是触摸式的,开开脑洞,恐怕是语音和行为上的,甚至硬件通过预判你的行为来完成输入。但用用你的siri就知道,它最美妙的价值还只是在于被调戏。交互的技术问题不被解决,智能硬件恐怕不会好用。 二是续航,这个更简单,我真的能忍受每天为腕部设备充一次电么。这也是为什么智能家居领比可穿戴设备更早迎来了实用场景,至少人家没有续航问题。 App操作的过渡环节同样损害用户体验。交互难点导致了硬件很难识别你的指令,本身如果搭载操作界面,又会产生巨大的耗电量,好吧,怎么办呢,就是通过手机App来过渡。但是,用手机开关灯,并不比用手拍一下开关方便。 至于应用场景,当然都是建立在技术可实现上的,如果一个智能马桶都不能分清楚我是男是女就乱翻盖,它只能是一个负担,对,用户就是一点点被透支的。 用户是这样被搞烦的 团队问题当然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那些吐槽了,总结起来就是没钱、没人、没供应链,硬件生产和迭代成本高,永远都是逼死程序员的节奏,供应链更是创业者最大的门槛。 这里头的槽,还是请一位知乎用户来说最合适。知乎用户陈子涵是这样回答“为什么Kickstarter上很多人气高的硬件产品,后来都死掉了?”这个问题的。 作为一个硬件资深人士,我只能说,少年郎,你太天真了。走硬件创业之路,就是选择了一条命打通魔界村。在你踏进这个坑之前,请先森森的感受一下硬件世界对于你们这样一个要钱没钱,要人没人,要产量没产量,要时间没时间的初创公司的满满恶意! 想象场景: ·       我宣布!根据我们精密的计算,产品的综合成本可以被控制在100元以下。 现实场景: ·       CEO:请问为什么这个器件要99.99啊,我听我二姑父的三表叔的朋友说,X米拿货才33.33。 ·       供应商:人家100万的订单,你$%@&谁啊,一句话,要不要! ·       CEO:要,要,要。 想象场景: ·       我宣布!我们的产品是紧贴用户需求的。 现实场景: ·       软件产品经理:我们需要增加两个核心功能。对现有产品做一些修改。 ·       软件部:又要加班,宵夜你请啊,产品狗! ·       硬件产品经理:我们需要增加两个核心功能。对现有产品做一些修改。 ·       ID:去#*#($。 ·       MD:去#*#($。 ·       硬件部:去#*#($。 ·       软件部:去#*#($。 ·       采购部:去#*#($。 ·       财务部:去#*#($。 ·       CEO:去#*#($B,老子模都开下去了,你跟我说这个。 ·       销售部:集体辞职中。 想象场景: ·       我宣布我们的CNC马上就要下线了。 现实场景: ·       工厂:我们的大客户临时增加了订单,你们的东西估计要排到下个月了。 ·       CEO:%¥……¥%#%… ·       工厂:不好意思,下个月30号,你看行么? ·       CEO:行,行,行。 想象场景: ·       我宣布,我们的产品明天就要下线了。 现实场景: ·       工厂:快过节了,工厂人手不足啊,你的产品得等到年后了。 ·       CEO:我靠,现在才10月份啊,要不要这么丧心病狂啊。 ·       工厂:我们也没办法啊,要不这样,你移模吧。 ·       CEO:.......... 本文来源:36氪
点击量:261